首页

男主女奴调教美文

时间:2025-05-28 12:15:32 作者:生态环境部:推动建立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浏览量:20137

  中新网5月27日电 5月27日,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完善园区和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方面,生态环境部主要有以下举措。

5月2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司长彭新民介绍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王志斌表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这是推动降碳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22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2023年12月,发布了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将天津经开区、宜兴经开区等国家级经开区纳入其中。试点园区立足主导产业特色,探索开展园区碳排放统计核算,研究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提升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为构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系统部署了23项重点任务。在国家和地区层面,生态环境部推动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初步构建了以统计数据为主,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层面数据为辅的数据收集机制,提升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目前已经编制完成了2015-2021年时间序列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也初步完成了2022年清单的编制,同时正在修订《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在行业企业层面,按照集中编制、集中协调、集中审核的原则,市场监管总局和生态环境部共同推动研制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发布了9项行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结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需求,生态环境部正稳步有序推进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技术规范的研究,先后制修订发布了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碳排放核算与核查指南等8项全国碳市场技术规范,建立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并持续优化相关功能,提升了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产品层面,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同时着手研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的相关规范。正式发布了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填补了国内因子数据的空白。正在开展煤、油、气等其他基础能源和交通运输等领域通用碳足迹因子研究。

  此外,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今年1月,正式上线了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第一版,首次发布了297个排放因子,大幅提升了我国碳排放因子本地化水平。同时,还在加快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为经开区和区内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支撑。

  接下来,生态环境部会加快完善相关工作体系,健全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发布碳排放统计核算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动建立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碳足迹管理体系。还将组织开展企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足迹管理能力。并且持续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进一步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为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范一飞被公诉 曾被指“靠金融吃金融”“以钱生钱”

在“向上青年”曹安琪口中,香榧的故事更加丰满:“一棵香榧养三代”不仅是指香榧结果周期长,一棵树上结了三代果实,还指一棵香榧树寿命长达四、五百年,却能年产上万元,是养活三代人的“共富树”。

莫言对话古尔纳:关于讲故事的人

近日有消息称,部分酒商透露,贵州茅台2023年底推出的新品“散花飞天”批发参考价出现显著下跌,价格从约7200元/瓶大幅下降至3800元/瓶,跌幅约47%。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平接受审查调查

首届海峡两岸优品电商购物促销活动在福建霞浦启幕

从第二届中法全球治理论坛的主题主旨来看,深化全球治理改革、共建多边主义,已成为两国彼此重大共识。在当前全球逐渐进入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全球治理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治理框架已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只有不断推进变革改革、顺应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全球各国共同利益,才有助于促进全球治理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时促进全球重大议程中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与此同时,坚持多边主义特别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应当成为中法两国的共同责任和时代共识,正如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所言,法中两国关于全球治理改革的共识其核心就是多边主义。当前,多极世界在安全、经济、环境等领域面临挑战,而多边主义是有效解决方案。

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累计免税逾4亿元

赛风赛纪是体育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是体育行业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体育总局对赛风赛纪问题坚持“零容忍”态度,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制度举措。但总体来看,赛风赛纪违规成本低,宣传教育成效有待提高,协同监管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近年来,操纵比赛、赛场暴力等赛风赛纪问题不断发生,严重侵蚀了体育事业公信力,损害了体育形象,与人民群众期盼差距较大,迫切需要从根源上、制度上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坚决铲除赛风赛纪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切实遏制增量,净化赛场环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